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酱香宗师 > 学艺

学艺

学艺 (第2/2页)

师父一边讲解程序,一边教他开始进行实际操作。每一个环节,师父都要一边操作,一边给徒儿讲解原理:
  
  “先在糟醅中放进百分之十的曲母进行搅拌,然后进行堆积发酵,这叫开放式堆积发酵。”
  
  随着糟醅堆子的封起,师父继续教导他:
  
  “为什么要进行开放式发酵呢?是因为开放式发酵能充分网络空气中的微生物,参与到酒醅的发酵过程中。咋看表面很平静的醅堆,其实堆子里面的温度却能很高,能高达50℃左右,只有高温,才能让微生物更加活跃地参与到堆积发酵的过程中去。”
  
  “开放式发酵糟醅具有一定的通透性,而有氧发酵释放热量比厌氧发酵释放的热量多得多,因此外面糟醅发酵比里面的糟醅快。”
  
  “气候温度最能影响开放式堆积发酵。”
  
  “一次酒堆积发酵时间最长,最主要的因素是,一次酒的生产厂房温度是全年生产最低的轮次。”
  
  “开放式堆积发酵与轮次有关,下沙堆子温度出面比较快,主要的因素是下沙堆子的通透性最好,一般情况下堆子通氧条件越好发酵速率越快。”
  
  “糟醅的水分、酸度影响堆积发酵的速度,后期轮次堆积发酵温度出面比较快,主要因素除了温度比较高之外,还有两个主要因素是水分、酸度都比较高,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是需要一定的湿度和酸度的。下沙轮次中一甑拌8-10%的母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原料酸度。”
  
  “起堆、跟堆温度影响堆积发酵的速度,为了缩短堆积发酵的时间,应提高起堆温度来缩短堆积发酵时间,一般情况下,起堆温度达到40℃。要注意跟堆时的上堆温度,需低于未跟堆时堆子的表面温度,否则堆子可能就会出现包心、腰线等问题。我们可以通过降低跟堆上堆温度和跟堆速度来控制,以免造成腰线。温度出面的时候,下造沙顶温53℃达到下窖是比较合理的,顶温、中温、底温依次递减。”
  
  “起丢堆间隔时间、堆子大小影响堆子堆积发酵时间的长短,起丢堆间隔时间越长、堆子越大,堆积发酵时间越长。”
  
  在开放式堆积发酵三天以后,郑应才便给张支云传授如何掌握下窖的时间的有关技术。他一边讲解,一边用手伸入堆中,试其堆温,扑一把,一捏,知其湿度;一看,观其色泽。然后告诉支云:“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为36度到37度,手插入糟堆之后,略有烫手便是40°左右。一般情况下,上温为40度左右,中温为35°左右,下温为30°左右。”
  
  “等达到下窖的标准符合理想的要求时就入窖进行封闭式发酵。入窖前,要先用尾酒浇泼窖底和四壁,然后再将糟醅入窖,最后和泥密封。”
  
  “封窖很关键,密封盖子都是用窖泥来封,因为用窖泥封有利于原料接触天然微生物。在原料和封窖泥之间用稻壳隔开,目的是防止泥土污染原料。但这样做却带来了泥土混有稻壳而不能再次使用的负面影响。封窖以后要经常检查,看是否漏气和烧包等。”
  
  张支云只怕听漏师父的讲解,全神贯注、目不转睛地盯着师父的嘴巴和手。
  
  一个月之后,第一次发酵结束了,要开始进行第二道程序混蒸糙沙了,师父告诉支云:“混蒸糙沙时用熟沙、生沙各半进行搅拌,搅拌上甄。经过蒸煮、摊凉,然后经过洒酒尾、撒曲、堆积、下窖、封窖发酵、开窖取醅才算完成。”
  
  师父讲完混蒸糙沙的程序之后,便开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教他进行操作。
  
  混蒸糙沙一个月之后,郑应才便引导徒弟将混蒸糙沙的醅料上甑,开始蒸酒。蒸煮结束之后,郑应才就开始继续教授:
  
  “这一次蒸出的酒为一次酒,取出的酒一般分为三个典型体:窖底香型、酱香型和醇甜型。出于窖底的叫窖底香型,酱香是构成茅香型白酒的主体香,成分复杂。醇甜型是构成茅香型特殊风格的组成部分,味是甜的。”
  
  “蒸煮过的醅料叫熟糟。这个熟糟要经过打沟摊凉、撒曲、堆积。”师父一边指挥工人干活,一边给徒弟讲解。
  
  “发酵三天温度达到标准后下窖、封窖发酵。发酵一个月后开窖取醅、上甑蒸酒便可完成一轮作业。”
  
  “每一轮次都是这样,先后要经过九次蒸煮,八次发酵,进行7个轮次的阴发酵,取七个轮次的酒,才算完成酿酒的全部过程。经过七次取酒后的酒糟叫丢糟,就丢弃不再要了”。
  
  “七次取出来的酒酒质各有特点,要分质贮存,三年后进行盘勾。盘勾后再贮存一年,经微调后才能算是能出售的酒。”
  
  在每一次取酒的的时候,师父总要让张支云进行品尝,问他有没有酸味,有没有苦味。
  
  除了口口相授酿酒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指点之外,在酿酒的过程中还会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,比如: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局部偏酸的现象?局部偏酸应该如何处理?师傅都会给小支云讲清道理,教会他处理问题的方法。当然,张支云也常因为操作不到位或操作失误经常被师父打“壳钻儿”(茅台方言“敲打脑壳”)。但师父每次敲了他壳钻儿之后,总会说道:“你这个小子,认不到字,还不专心学烧酒,这怎么能行呢?以后你还要靠这个吃饭嘛!”
  
  老酒师郑应才高超的酿酒技术,传承和发展了酱香型白酒的高位品质,“成义烧房”生产的茅酒在当时声誉极高。但是,由于本身设备和客观条件的限制,老酒师的能量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,茅台酒的潜力远远不能挖尽,产量一直上不去。而社会的需要却在逐年增加,一直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。在周西成担任贵州省长期间,茅酒是他外交手段的一项重要内容,他每年都要上千瓶的茅酒作为礼品,送给南京政府及川、桂、粤等省的要员。仅他一人每年就要拿走成义烧房的九分之一总产。抗日战争爆发以后,贵州成为西南交通的中心,整个社会都对茅酒有了更大的需求。面对这种情况,华问渠屡次想把成义茅酒产量提高,但那时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文通书局的书籍出版上,没有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茅酒的生产上,只是电催薛相臣加强管理,抓紧生产,提高产量。
  
  本来茅酒的供销矛盾就很突出,1944年的一场火灾几乎毁掉了成义烧坊。这场大火烧得太凶了,酒坊被焚,地面建筑大半都变成了瓦砾,生产全部停顿。
  
  酒坊是绝对禁烟的,火种管理也很严格,这场莫名其妙的大火把薛相臣搞得狼狈不堪,尽管费了很大的劲,也没有查明失火的原因。这么大的事故薛相臣哪敢怠慢,赶紧将火灾情况向远在贵阳的华问渠进行了报告。华问渠很大度,没有责怪薛相臣,只是电示:“迅速筹款恢复,并借此机会,扩大生产设备,以年产四万斤为指标。”
  
  这场大火烧毁的多是酒坊、住房和伙房等地面建筑,酒窖没有受到破坏。接到华问渠的电报之后,薛向臣一边寻找工匠,组织全场工人进行灾后重建。一边筹集款项,准备扩大厂房规模。
  
  酒的年产量要达到年产四万斤以上,不仅厂房要扩大,酒窖、甄子等基本设施都必须增加。酿酒设施的建造是其他人无能为力的,这个活当然地落在了大师傅郑应才,二师傅肖青海和张支云三个人的肩上。建酒窖、做甄子,这些活都是张支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技术活儿,但这对于他这个酒坊学徒来讲,无疑是一件难得的好事。这样一个学习的好机会的确太难遇到了。
  
  在建酒窖的过程中,郑应才一边指挥挖窖,一边告诉张支云建窖的原理和方法:“窖池发酵是烧酒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。窖底要用红土筑,窖底下面要有排水沟……。”
  
  经过一番辛苦,酒窖由原来的12个,增加到了18个。
  
  酒窖做好了,便开始做甄子。郑应才告诉徒弟:“做好甄子的关键是选石条,石材以红砂石为最佳……。”
  
  为选上好的石材,郑应才不顾年迈体弱,亲自带上肖青海和张支云到山上去选材。由于选材精细,上好的石材保证了成义烧房甄子的质量。
  
  经过一番努力,新厂终于建成了,重建的酒厂比原来大了许多。
  
  酒厂的规模扩大了,生产的任务也更重了。也是因为老酒师抓得太紧,这一年的华茅酒产量大幅度上升。酒的产量就达到了四万二千多斤,创下了成义酒坊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