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酱香宗师 > 史话茅台

史话茅台

史话茅台 (第1/2页)

史话茅台
  
  群山环抱的茅台是个出酒的地方,酿酒业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。成义烧房是茅台历史最早、规模最大的一家酒坊。
  
  茅台地处黔北大娄山脉西端的赤水河干,这里钟灵毓秀,人杰地灵,在远古的时候,就生存着一群古老的被称据有“观音洞文化”的贵州土著居民的先祖——濮人(今仡佬族的祖先)。
  
  濮人是贵州这片土地上的原生民族,早在距今约一百万年前的旧石期早期,这一带便有人类先祖的踪迹。那些原始的濮人远祖,在崇山峻岭间打制石器、生息繁衍。虽穷乡僻壤,但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。《史记•西南夷列传》载:濮系民族“最大”的3个方国,仅夜郎在贵州境内。《僚的研究与我国西南民族若干历史问题》一文中说:“所谓夜郎国种人,实系原始据有云贵高原和湘西立陵地的濮系民族——由濮人到僚人直至现在的仡佬无疑。”“仡佬”二字虽始见于宋代朱辅的《溪蛮丛笑》,而隋、唐以至宋代著述中的“仡僚”、“偈僚”、“葛僚”、“佶僚”等,都是“仡佬”的谐音异写。“僚”作为部落称谓当读作“佬”。“仡僚”这一称谓最早见于隋代黄闵的《武陵记》。魏晋以后由濮逐渐形成的“僚”,隋唐时又逐渐形成为“仡佬族”。“蛮夷仡佬,开荒群草”反映了仡佬先民——濮人是这片土地原生民族的谣谚。
  
  茅台镇最初的地方名叫马桑湾。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赤水河边的茅台一带到处都是马桑树。后来又因为世居此地的濮人部落在此地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,又取名四方井。因为茅台周围的崇山峻岭之中,土层较薄,耕作条件差,人口少,庄稼不多,遍地都是茅草,后人又将村子的名字叫了茅草村,亦称茅村。渐渐地,生齿日繁,村庄变大了,生存需要稼穑,刀耕火种使茅草地也不断地向外退缩,只剩下村中的一座土台上,原生的茅草还在那里优雅的摇曳着。那座高台上的茅草对那些早期的濮人来讲,代表着土地,代表着对天地的信念,代表着先祖。所以,人们就开始在那座高台上进行祭祖。
  
  濮人很注重祭祀先祖,为了追思先祖开疆之圣德,后来的濮人便在茅草台这块原始的标志上进行祭祀大典。大约到了宋代的时候,人们便以祭祖的茅草台取了村子的名字——茅台。茅台因之而得名的那座土台上遍生茅草,并非仅是自然生长的草。按仡佬族的风俗,除夕之夜是要祭祖的,濮人还要在糍粑上插上几片茅草,表示这个地方是自己的祖先开辟的。
  
  赤水河畔群山环峙,形势险要,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。平均海拔880米,年平均气温16.3℃,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,无霜期311天,年降雨量800—1000毫米。赤水河流经区域均为红砂土壤,土壤含钙丰富,喜水喜钙的野生构树漫山遍野。
  
  因为这个地方水质清澈、甘咧无污染,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,加之茅台镇方圆五公里范围内,夏天高温、高湿酷热,冬天温暖如春,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宜各种微生物种群的生长繁殖和集结。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酿酒。勤劳勇敢的濮人在延续人类文明的脚步中,很早就知道了充分的利用这些自然资源,开始了美酒的酿造。漫山遍野的构树果实聚花果被夜郎国人酿造出了果酒。据《史记》记载:在汉朝的时候,贵州西北部,赤水河中游,大娄山脉西段北侧的仁怀就生产着一种“枸酱酒”,枸酱酒是由构树果实聚花果酿造而成。这便是原始的茅台酒。东汉人刘德在注《汉书》时称:“枸树如桑,其椹长二三寸(雄花蕊),味酢。取其实(雌株聚花果)以为酱,美。蜀人以为珍味。”《诗经•小雅》中称“南山有枸,北山有楰”。古代北方称构树楮,南方称为枸。如今许多地区还称构树聚花果为楮桃、枸桃。至于“酱”,则是因为楮桃浆汁中果胶、果糖、鞣酸很多,古人酿造果酒没有下胶、精滤的过程,因此,酒体浓厚不清,故称为“枸酱”。
  
  古代的夜郎国崇山峻岭,交通极为不便,通行主要靠的是水道,夜郎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主要依附于珠江流域的南越国(南越国是秦朝行将消亡时,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吞并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成立,于公元前111年为汉武帝所灭,传五世,历93年。都城位于番禺(今广东省广州市),领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、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,福建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。),其主要经济文化交流属于珠江流域经济圈。
  
  古夜郎和外界的联系太不方便,加之枸酱酿造技术仅为少数人掌握,因此,枸酱的产量很小,仅仅只供当时的部落王族享用。当然,也有极少数的一部分枸酱酒流入到南越国和巴蜀。汉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年),汉武帝刘彻派使臣唐蒙出使南越(今广州),在南越王的宴席上,唐蒙品尝到了枸醬酒。
  
  尝到了如此美妙的琼浆玉液,唐蒙饮后非常高兴。为了取悦皇帝,唐蒙绕道鰼部(今贵州遵义的习水县,它是根据秦汉时期的鰼水部命名的,1959年文字改革时改鰼为习),专门到那里取了枸醬酒,回京献給了汉武帝。
  
  汉武帝飲枸醬酒之后,觉得甘美异常,赞其“甘美”,故有“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”之说。从此,枸醬酒便开始闻名全国。
  
  至唐、宋时期,仁怀即已成为酒乡,酿酒之风遍及民間。茅台的酒房继承和发扬了源远流长的枸醬传统工艺,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。酿制的优质大曲酒“风曲法酒”也盛行於市。“风曲法酒”以茅台镇独有的特产——优质红粱(糯高粱)为原料进行酿制,所酿之茅酒香味独特,其中有90余种天然芳香物质至今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仍无法鉴别命名。宋人张能臣以此酒质量佳美而将其写进《酒名記》,载入酒史。到了清朝,茅台村酒业已非常兴旺,有“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,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”及“仁怀城西茅台村,酿酒全省称第一”的记载。茅台烧、茅台春、茅台烧春、茅春等系列茅酒名声鹊起,获得“酒冠黔人国”、“风來隔壁三家醉,雨后开瓶十里香”的赞誉。清仁怀诗人陈晋熙有诗为证:“尤物移人付酒怀,荔枝滩上瘴烟开。汉家枸醬知何物,赚得唐蒙鰼部來。”清代大詩人郑珍也曾赋诗曰:“橡蚕不自乌江渡,枸醬还从鰼部來。”
  
  1784年(清乾隆49年),茅台村的“偈盛”酒号正式将自己的酒取名为茅台酒。
  
  清朝道光年间,职任“军营统带”的福建人赖正衡受朝廷调遣,前往贵州仁怀地区驻防戡乱,公元1826年,因太平天国起义事辞职迟于仁怀,解甲归田。赖正衡离职之后,便在地理环境独特的茅台村创办了“茅台烧春”酒坊,被后人尊称为“赖茅鼻祖”。清朝咸、同年间,赖正衡的“茅台烧春”酒坊被乱军焚毁,他不得已率家眷东游至贵州省黄平县朗洞乡安家落户,以务农为业。期间,赖家子孙繁衍,多达百人,成为黄平大族。到了清末光绪年间,少数民族黔东起义。赖氏家族以农民身份参加起义,死亡不少。赖正衡生有一子,名赖宗贵。婚后逃往贵阳,定居在大南门盐行街(今阳明路口大众饭店),开设“赖兴隆商号”。公元1862年,赖嘉荣出生,赖正衡得孙甚喜,把酒庆贺,酒兴所致,豪气干云,收购了贵州商人周秉衡的“衡昌烧坊”酒厂以记此事。赖嘉荣传承祖业后,致力于烤酒技术和茅酒勾兑工艺的研究,颇有成效。
  
  公元1902年,赖嘉荣突破了历史上酒类酿造的传统工艺,独创“回沙”工艺和复杂的酿酒技术,研究出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大曲酒(俗称“茅酒”),其酒质晶亮透明,微有黄色,酱香突出,令人陶醉,口味幽雅细腻,酒体丰满醇厚,回味悠长!开拓了白酒史上空前的神话,成为一代茅酒巨匠。从此引发了茅台镇的酱海风云,后人称之为“酱香始祖”。茅台镇“酱香型”白酒也由此而名扬天下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