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谈古论今话天下 >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/何永旗

诸葛亮《出师表》/何永旗

诸葛亮《出师表》/何永旗 (第2/2页)

他没有想到,司马懿是他猜不透。
  
  就是说:司马懿与常人,带兵打仗不一样。诸葛亮会识人,恰恰司马懿他猜不透。
  
  司马懿太聪明了,他回复给诸葛亮的战书,说:孔明大诸葛,你能钢来我能柔,气大之人不长久。
  
  诸葛亮骂司马懿,没有大将风范,倒像是个妇人。司马懿呢?他就站在城楼上,男伴女装给诸葛亮看,还大吼!诸葛孔明你看我!樱桃小口毛一嘴,脸搽胭脂茄子色,三寸金莲赛棒槌,美不美??
  
  没办法,司马懿把诸葛亮气的吐血。
  
 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
  
  先帝创业未半,而中道崩殂;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
  
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盖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。
  
  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  
  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,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将军向宠,性行淑均,晓畅军事,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能,是以众议举宠为督。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
  
  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
  
  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,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
  
  诸葛亮自述:
  
  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
  
  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,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
  
  此臣所以报,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,则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灵。若无兴德之言,则责攸之、祎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;陛下亦宜自谋,以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,深追先帝遗诏,臣不胜受恩感激。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
  
  从出师表的内容来看,西征岐山,确实是诸葛亮的主意。他向后主刘禅,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事。诸葛亮你说他是隐士,又不太像!他是身隐心不隐,只是没有遇见明主。
  
  刘表根本就看不上诸葛亮,也不会去请他;只有刘备,寄人篱下又没实力,所以他才去请了诸葛亮。
  
  对诸葛亮而言,假如没人请他,他就要带着理想进棺材了,这个诸葛亮也知道。所以,诸葛亮盼着能有贤明的领导,来赏识他。其实假如是曹操来请他呢?——诸葛亮会不会去?曹操来请诸葛亮,他也会答应。
  
  不用惊讶!正因为诸葛亮是为了谋事,所以他需要施展自己的才华。否则带着才华进棺材?——诸葛亮肯定不愿意。他是身隐心不隐,表面看不问世事;其实内心,诸葛亮是忍不住的。就算曹操来请,他也会答应。
  
  原因有三个;第一,曹操惜谋士,诸葛亮在曹操那里,能得到重用。
  
  第二,曹操的实力,在魏和吴中是最强的!这个诸葛亮也知道。
  
  第三,曹操比刘备和孙权精明,曹操善问,有问题总是先问属下,这就是集思广益!多疑是曹操最大的问题。
  
  但是,多疑要看对什么事;疑的对,就是好事!疑的不对,就需要解释。我觉得,这不能怪曹操。但凡聪明的人,都会多疑,小心能驶万年船。
  
  刘备请诸葛亮,只是占了先机,曹操如果来请诸葛亮,他也会出山。刘备只是占了先机。
  
  注意:“先帝创业未半,而中道崩殂;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这里指明了诸葛亮,西征岐山的原因。
  
  诸葛亮看“事”,比较深远……
  
  他能看到蜀国十年后的景象,从实质来说:三国已经形成了鼎力的局面,此时局势是平稳的。魏国并没有攻打蜀国的迹象,吴国呢?也在休息养兵,加强防御。吴国对魏国,没有太大的担心,他担心的是蜀。在边境上,吴主要是对蜀,加强了防御。如此,蜀国就被孤立起来了!其实在三国里面,实力最弱的还是“蜀”。
  
  从魏,蜀,吴,的国力上来看,魏国第一;吴国第二,蜀国第三。
  
  但此时,都在休息养兵,局势趋于平稳,魏没有大的军事动向。
  
  但是,蜀国有一个危机!它最弱。魏国要是再打起来,肯定第一个要打的,就是蜀。但这在短期内不会发生,至少也得等十年二十年以后。
  
  诸葛亮西出岐山失败以后,完了!打破了这种鼎力的局面。原本魏国没有攻打蜀国的计划,蜀国其实也很疲惫!诸葛亮的死,让魏国看到了机会。什么机会??——蜀国空虚,这给魏国增强了吞并蜀的信心。
  
  这么看来,诸葛亮西征岐山,确实加快了“蜀”的灭亡。
  
  另外,从出师表看,诸葛亮攻打岐山的信念很强烈!他给刘禅立下了“军令状”。这里表明了诸葛亮“出征岐山的决心”;在诸葛亮看来,岐山非打不可。
  
  诸葛亮知道,出征岐山很难,但是他还有把握赢。可是…仗打的异常艰辛,几个月时间,先后六次也没攻下魏国要塞,战役陷入了焦灼。
  
  退兵吧?也很难,边境魏国也加强了防守。假如诸葛亮退兵,这个地方也没有安定。魏国重兵集结于岐山,蜀国肯定要派兵抗衡了!唉,诸葛亮西出岐山,打破了三国鼎力的局面。
  
  没办法,没有办法挽回了!诸葛亮就算不死,他也没有办法给刘禅交差,他可是立了军令状的。军令状上写的很清楚,打不下岐山,拿诸葛亮问责。
  
  假如诸葛亮不死,会和魏国在岐山抗衡,但那时…就要劳民伤财了!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长久下去蜀国会被掏空。
  
  论国力,魏国最富有,物产粮食充足,抗得住消耗战。蜀国就不行了!
  
  没办法,改变不了!宁静被诸葛亮打破了……
  
  感谢阅读,欢迎关注!
  
  作者:何永旗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