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盛唐挽歌 > 第一幕总结,顺便求个票

第一幕总结,顺便求个票

第一幕总结,顺便求个票 (第1/2页)

这本书我写得很忐忑,每一章都要查很多资料,还揪出来了很多史书上的明显错误。很多时候我不是不想多更新,是真的写不完,虽然我知道要写什么。
  
  我要保证能把尽量真实的历史大势还原,而不是照抄史书,经常脑阔疼。史料是真的不能囫囵吞枣一样搬来就用。
  
  比如说根据现代史学泰斗严耕望老先生多番考证的结果,夔州人口起码是食货志记载的五倍以上。
  
  很显然史官受限于时代局限,忽略了流动人口对于经济的影响力,对于商品经济的理解也很浅薄。
  
  史书上夔州是不毛之地,人口不过一万户。但严老先生综合其他史料考证,仅府城户口便超过了一万户。
  
  那里是西南除了成都以外有数的大都会,川东在封建时期持续时间很久的经济文化中心。
  
  再比如说开元末期的唐朝财政其实就已然处于崩溃状况,是依靠“拆墙”的模式,通过中央少调拨甚至不调拨款项给地方,让地方多承担财政压力,以此来实现财政的收支平衡。
  
  当时的情况,已经窘迫到有些地方驿站,官府无力经营,不得不被迫转包(强行摊派)给地方大户。然后当地哪个大户接了就会很快倾家荡产,经常有人举家逃亡躲避摊派。
  
  近些年出土史料里面都有详细记载,这些史书是不会直接写出来的。
  
  前十万字,里面或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都是我辛劳很久的成果。
  
  第一幕的剧情半遮半掩,实际上主题就是关于唐庭税收货币化,关于调整租庸调的一个尝试。类似操作,历史上是在李林甫掌控下铺开的,但半途而废了。
  
  由关税的争夺,引出李隆基的穷奢极欲,引出长安位置的偏颇,引出关中与河北的系统性矛盾。
  
  这是第一幕,也是开元末年的历史大势。
  
  我集中说的都是这些历史脉络,而不是什么李隆基杀三子啊,立李亨为新太子啊,李林甫上位赶走张九龄导致朝政堕落啊之类的。
  
  这些都是表象,读者老爷们都知道,我就不想再以这个作为主线背景来写,都是写烂了的。
  
  我要是着重写这個,那就好像是杀了这些人,唐朝就会千秋万代一样。如果按这样写,我一天能更新一万五,根本不会脑阔疼。
  
  上本书,我在写的时候,关注比较多的,是历史的“剧情”,是整个大背景的故事走向。因为上本书很多读者连基本故事背景都不了解。不得已而为之。
  
  而这本书,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。我的着眼点,便在于历史的底层脉络。
  
  尽量还原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真实的社会、经济、政治、人文形态。不仅限于长安城。
  
  研究唐代经济的古代人,常常忽略了一个现代人很容易察觉的问题:他们在算经济账的时候,只算国家总量,而不算经济运转的速度。
  
  只计算钱币的发行量,而不去管它的流通速度与流通领域。
  
  只站在国家层面去查看国家经济是否健康,而不在乎社会基层的稳定度。(我没有借古讽今,不要关联现代谢谢)。
  
  很多时候评判的标准不同,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。
  
  比如说唐庭在河北的各地府库就是满的,一直都是满的,包括安禄山造反之前都是如此,从来没有说缺军粮之类的事情。
  
  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社会很稳定很富足的错觉。
  
  但如果以此来说明河北财政状况优秀,民生状况就良好,天宝时期大唐天下无敌,都是边将故意搞事情,才会爆发安史之乱,闹得民不聊生。
  
  那这就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了。
  
  世界上每个国家为了自己的粮食安全,同样会建立了很多大型粮仓,这些粮仓常常都是满的。
  
  打比方说现在作者我本人就是在唐朝开元时期,而且穷得揭不开锅,没钱吃饭了。那请问我可以去官府的粮仓讨饭吃么?粮仓的工作人员就应该打开粮仓让我吃么?
  
  答案应该不言自明吧?
  
  官府是官府的,民间是民间的。
  
  在“盛世”里面写乱世迹象,这本书我想应该是没有同类作品的,包括我自己写过的两本书。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挑战。
  
  我尽量把故事说得明白,在大势里面讲伏笔讲变化,而不去纠结一些小细节。也尽量不去写一些现代人自以为是的东西,妄图可以逆转劣势的脑残剧情。
  
  这种能不写,就一定不会写。
  
  比如说以为自己口才好,以为自己心细如尘,抓到对手的一点小辫子,就可以去跟李隆基讲道理,跟李林甫去讲条件说服对方如何如何。
  
  让本来被罢官的人可以免于罢官,可以把李林甫身边的那些爪牙玩弄于鼓掌。
  
  以为掌握了一点信息优势,就能翻盘绝境。
  
  这一类的故事,不会出现的书里面,一章都不会写。很多小事,都只是大势的导火索,无论怎么摆弄引信,只要没能力拆炸弹,那么不可能改变任何事情,一点都不能。
  
  我所知道的绝大多数的古代故事,其实都没有那么复杂的套路,因为在信息传递不畅的古代,真的很难演出来。
  
  越复杂的套路,失败的可能性越大。
  
  比如说剧情背景的史实里面,严挺之帮犯人求情,然后被李林甫拖下水。借此,张九龄也被严挺之拖下水,最后被罢相。
  
  整件事复杂么?
  
  干掉了一个大唐名相,一个中书侍郎的大事件,真就这么简单?
  
  很遗憾,真的不复杂,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如此简单,复杂的是它背后的博弈与选择。
  
  李林甫的人随便查一查就查到了严挺之做过什么,都是用的官府渠道,也没有那么多的私人间谍啊,保密啊,反侦察啊。
  
  更没有什么隐瞒之后被拆穿,然后再反杀,智斗五十回合后如何如何的套路。什么都没有,甚至去找李隆基告状,都是一锤定音。
  
  限于古代的客观条件,也无法实施那么多套路。越是复杂的阴谋,失败的可能性越大。
  
  就算真有,在权力面前,什么也不是。
  
  清代江南“刺马案”也不复杂,陌生人上去一刀就解决了。
  
  唐代藩镇刺杀宰相武元衡案,也是手起刀落,而且朝廷一查就知道是谁派的,这件事在政治上也没有产生谋划者需要的效果。
  
  这些历史上真实发生故事很难看,没有那么多波折,但也没办法,因为这就是事实啊。我不能打着“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”的幌子胡编乱造一出戏。
  
  我这本书的风格,不可能想出那些天马行空,又幼稚得想扣脚指头的“复杂剧情”。我能写,但不能写在这本书里头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