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中国经济新方位 > 正文 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五、以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
正文 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五、以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
正文 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五、以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(第2/2页)

修复“山水林草湖”,完善“一屏两带”格局,重生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
  
  确保“一江清水向东流”,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”重大要求,牢记嘱托,尊重自然,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严守生态红线,坚持保护优先,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,以联动的理念,法治的思维,开放的战略,科技的支撑,坚定不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,努力建设生态大省、生态强省。
  
  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三江源二期、祁连山等重大生态工程,力争完成投资11亿元以上。扎实推进“山水林草湖”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,完善“一屏两带”生态格局。下大决心、花大力气,推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优化管理和晋级工作,力争使全省植被和湿地恢复取得明显成效。
  
  同时,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,持续加大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力度。落实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,实现草蓄平衡。持续实施三北五期、天然林保护,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林基地、湿地保护与恢复,退耕还林还草、坡耕地综合整治等工程。加快水生态综合治理,抓好西宁海东南北山植绿,治荒建设,全面推进县城村庄,交通干道,工业园区,物流园区,学校等重点区域的植树造林,不断巩固扩大生态保护建设的成果。
  
  “稳”字当头,“进”字加速,“改”字做实,抓改革激发农牧区发展活力
  
  农牧业结构性问题,病症是资源要素的错配扭曲,病因在政府调控制度和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。必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,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有效、政府支持保护有力的农牧业发展制度。要“稳”字当头、“进”字加速、“改”字做实。
  
 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只有从青海实际出发,稳慎推进已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、牧区草场确权登记颁证试点、农牧区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,继续深化农垦企业、国有林场、供销合作社改革,加大水利管理体制、农田水利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力度,真正让承包权稳下去、经营权活起来,让沉睡的农村土地资产醒过来。
  
  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,在保证增量的基础上,重点做好“调整”和“撬动”两篇文章。通过统筹整合存量资金,集中力量把最该办的事办好;发挥财政资金“药引子”作用,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牧区。同时完善农牧业补贴制度,提高补贴的指向性、精确性和实效性。加快农牧区金融改革创新,健全农牧区创业创新机制,持续推进相关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,为各类返乡人员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。
  
  强力推进产业扶贫、易地搬迁、创业就业,惠民生着力实施精准脱贫
  
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重点在农牧区,难点在贫困地区。全省41万农牧区贫困人口成为当前最难啃的硬骨头,到2019年全省贫困县全部“摘帽”、贫困村全部退出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任务还是异常艰巨。
  
  如何迎难而上,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,关键在瞄准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区域、群体和环节,加大攻坚力度,提高脱贫质量;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,加大产业、就业扶贫力度,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,做好社保兜底,防止因灾因病返贫。
  
  这就要解决“谁来干”、“怎么干”、“干什么”的问题。首先要始终坚持“省负总责,市州、县抓落实”的管理体制,全面落实扶贫目标、任务、资金、权责到县制度,层层压紧压实责任。其次要突出“准”、“实”、“严”,精准扶贫,精准脱贫,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,严格考核、严密督查,严厉问责,做到脱真贫、真脱贫。同时还要全面推进“1+8+10”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根,特别要把产业扶贫,易地搬迁,创业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,放在心上,抓在手上,体现在脱贫实效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  
  责任编辑: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