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我成了大明勋戚 > 049 可为案首

049 可为案首

049 可为案首 (第1/2页)

沈忆宸誊抄之后,就把目光放在了第一道考题上面: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。
  
  这道题是出自《论语·颜渊篇》,全文内容是哀公问于有若曰:“年饥,用不足,如之何?”
  
  有若对曰:“盍彻乎?”
  
  曰:“二,吾犹不足,如之何其彻也?”
  
  对曰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
  
  出题官截取了最后一个回答中的片段,这也是古代八股文出题常用方式。
  
  相对而言这次出题已经算很照顾考生了,至少截取的片段是完整的。要知道很多考官出题,这里凑两个字,那里凑两个字,整出一句连读都读不太顺通的考题。
  
  这种阴间考题,也被称之为“截搭题”。
  
  这段对话全文翻译过来的意思,大概就是鲁哀公问有若:“年成歉收,国家备用不足,该怎么办?”
  
  有若回答:“为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?”
  
  鲁哀公说:“十分抽二都不够用,还去实行十分抽一?”
  
  有若回道:“如果百姓用度充足,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?如果百姓用度不足,国君又怎么会用度充足呢?”
  
  八股文想要写得好,就必须把四书给扎扎实实的全文背诵下来,否则你不了解出题的前因后果,单单看截取的这段对话片段,是无法破题的。
  
  不过很多时候就算知道了全文内容,想要破题精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现在沈忆宸就是如此。
  
  单从字面内容来理解,这就是鲁哀公跟有若关于民生问题的讨论。提出身为统治者,利益得与人民利益保持一致性,只有让民众利益得到保障,统治者个人利益才能得意满足。
  
  通篇所指向的方向,其实就是孔子的“仁政”思维。
  
  但问题出来了,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出来,代入圣人哪句言论合适呢?
  
  另外还有更重要一点,这不是李庭修或者林震这样的先生考校,你只要解题精准,写的漂亮就行了。
  
  这是县试,将由主考官周知县来评选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风喜好不同。也就意味着在答的精准之外,还得对周知县的胃口,否则不一定能得高分。
  
  这就是八股文章难的原因,很多时候不仅考虑文章,还得考虑人心。
  
  犹豫许久,沈忆宸终究还是下笔了。
  
  破题的第一句,他写下了民既富于下,君自富于上。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,就是如果在下的百姓已经富足,那么在上的国君也就自然会富足。
  
  这道考题的核心思维,沈忆宸判断出来两点,第一点是国君应该关心民众疾苦,第二点就是藏富于民。
  
  本来沈忆宸破题思路,是接近于第一点的,但是后来他想了想,国君关心民众疾苦这条思路,不太像是县试考官要表达的东西,更像会试选取国之栋梁,才会要求的思维方式。
  
  所以他选择了藏富于民这条思路。
  
  既然有了方向,那后面的承题、起讲等等文章,对于沈忆宸的难度就陡然降低。
  
  因为现在的四书内容,已经如同刻在了沈忆宸脑海之中,说倒背如流可能夸张了点,但滚瓜烂熟应该大差不差了。
  
  所以八股文也有这点好,就是不需要太多自己的表达文字,只要记忆力足够的好,总能再四书或者注释中,找到合适的句子来代入进去。
  
  有了第一篇破题,第二篇四书八股文,也就水到渠成了。沈忆宸完全进入到了应试状态之中,全程奋笔疾书,没有关注外界变化如何。
  
  到了最后的五言六韵诗文,那更是不成问题。
  
  这倒不是说沈忆宸诗文多么厉害,能轻松写出来,而是试贴诗反正也不关键,随便写对了格式凑合一下就得了,不影响大局。
  
  当沈忆宸把所有考题写完,抬起头来下意识想要环顾一下四周,却除了青砖黑瓦,压根就看不到其他学童的情况。
  
 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,沈忆宸立马开始誊抄起自己的试卷,要知道古代科举卷面整洁,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,越是等级高的考试越看重。
  
  誊抄过程中,手可千万不能抖,错了个字涂改的话,印象分会大打折扣。如若运气不好碰到个严格要求的考官,看到错字直接把你试卷给毙了,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。
  
  当然,县试这种学童级别考试,对于卷面整洁度要求没那么严格,稍微有些涂改错字也是能接受的。
  
  但是为了尽可能获得高分,沈忆宸整张试卷都写的工工整整,再加上他那一手标准的台阁体,看起来颇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。
  
  誊抄之后沈忆宸也没有墨迹,直接就起身打算提前交卷。想着看是不是能跟主考官周知县搭上话,缓解一下之前的误会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